【為你書摘】待在家裡也不錯/Happier at Home:前言,尋找幸福的元素

武漢肺炎防疫期間,不能出門,還有什麼消遣可以做?不然就來看看最“應景”的讀本『待在家裡也不錯』吧!

本書由美國知名作家Gretchen Rubin著作,是過得『還不錯的一年/The Happiness Project』系列書第二本,文字輕鬆富有幽默感,作者為自己設計一系列追求快樂的生活實驗,從中提煉對快樂、對日常生活的反思及充滿建設性的發現,看這本書時,彷彿也參與作者某段人生的旅程,細品她的文字,不僅饒富趣味,更因『真實』而令人著迷,真實的想法、真實的意見、真實的行動、真實的情緒……我們之所以很容易受真實故事感動與鼓舞,便是它隱約透露nothing impossible的訊息。

作者Gretchen Rubin能,我們或許,也能。

進入正文以前,Gretchen Rubin在前言的部分,描述關於這個生活實驗的動機。某年夏末的週末夜晚,她正站在廚房,看著兩個女兒與老公在客廳歡快自在的模樣,突然,有一種『想家』的奇異感覺襲來,這感覺來自於她預先想到未來的某一天,她會很想念此時、此地,接著她很快就聯想到英國文學巨擘約翰生博士:『一切創業精神與勞動的最終目的,就是讓我們能快樂地待在家裡。』,家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了,因此她著手進行一系列與家有關的幸福計畫,例舉了伴侶關係、所有物、時間、健康等範疇,試圖拼湊『如何在家裡培育幸福元素?』的線索。

九月是她實驗預計開始的時間,在此之前,她首先釐清縈繞在心頭多時的大眾普遍思維,並為自己建立了專屬的價值觀,例如:從『你的家代表你的靈魂』、『你的選擇透露出真正的你』這類說法,改為『家的關鍵,永遠是有意識地選擇自己以及家人所要的。

我們往往從外界接收而來的定義,紛紛雜雜,不一而足,但我們卻用這些框架來要求自己選出正確的答案,又有誰能判定何謂正確答案呢?允許自己為自己下註解,給予自己生活的彈性空間,從大眾思想中解放,才能做出最讓自己舒服的選擇。

面對『家』,也應當如此。

作者也澄清這個實驗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獲得完全的快樂,而是讓自己變得快樂。每個人對快樂的定義、快樂的感覺都不一樣,過分追求完美的境界,遑論創造快樂,簡直庸人自擾。書中引用英國詩人葉慈所提:『快樂不是美德也不是愉悅,不是這樣那樣的事,而是成長,當我們有所成長時,就會快樂。』發現自己每天都有所成長,蛻變成更好的人,就像一支持續攀升的股票,怎能不令人欣喜?也正因如此,成長而點燃的快樂相對真實且不輕易消散,不像週五酒精暢飲的狂歡之夜,隔天早晨,除了頭痛,你根本不記得任何快樂的片刻。

作者Gretchen Rubin提到:『也許,在人生的某些時刻,我們不可能快樂,但絕對可以試著更快樂』,這句話開啟作者後續生活實驗的可能性與可看性。不否認人生有太多悲歡離合跟情緒擺盪,但同時,仍樂觀的相信透過自身努力,可以試圖理出創造幸福家庭的脈絡,如同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書寫史上最有名的開場白之一:『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,不幸的家庭則各自有各自的不幸。』

誰都希望自己是有幸的,對吧?

對吧。

 

 

 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