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關於我】學測數學4級分的故事

這段往事我常常想起,也經常跟身邊的人提及,現在想把它寫下來,跟大家交換人生心得。

當年,我學測數學只考4級分,對一名高中生來說,這是足以撼動人生的大事。但過往雲煙,10年過去了,一轉眼28歲,回想當年考出那樣的分數,其實拍拍衣袖,抖去塵埃,也算是挺了過來。

為什麼我會常自己想起這段往事呢?那要從我為什麼考出這種成績說起。

懼怕數學

我國小六年級的時候,成績經常是全校前三的常勝軍。但後來因為數學,我漸漸失掉這個光環。

有一次,考完試當天,天氣極好,教室因窗戶全開,所以室內微微起風,採光宜人,班導正坐在她的座位上改考券,下課時間大家都在周邊,一群一群地談起剛剛的考試。

班導國英社自都改完了,幾乎滿分的我,心裡興奮,但表面仍故作鎮定,我在等數學的成績。我心情忐忑的站在老師桌前,緊盯我的試卷,「糟了!」心想不妙。果然,最後只得到85分。當下我一個人默默跑到教室外、樓梯旁的一個隱密小隔間,那裡沒有人,我跑去那試圖靜一靜,消化自己對數學科的無能為力。

現在想起來,真是心疼當年幼小的心靈。其中一科取得85分,一切都不完美了。

自那次開始,我的數學就不見起色,國中、高中的分數在往往在30分左右徘徊,你沒看錯,30分,不過還有一次是8分。

這些分數,我經常羞愧得無地自容,當時覺得自己真不是個好學生。

發掘其他熱情

雖然我從小就面對數學的煎熬,但同時,我也發掘自己對國文的喜愛。

國小時,嘉義還有誠品書店,我嚷嚷著父親幫我買唐詩三百首,買回家後,把喜愛的詩詞背得滾瓜爛熟。最愛的課就是國文課,李白的「抽刀斷水水更流,舉杯消愁愁更愁」是我用螢光筆畫一百次的重點句子,還在空白處寫上完美x100倍,堪稱瘋狂。

文字帶來的美感,為我缺氧的青春,注入活力。

我甚至第一次主動告訴爸爸我想補習,補國文。其實當時我國文成績很好,根本無需再補,但很老掉牙的是,我不想放棄可以接觸國文的機會,所以報名當天,我一早就雙手奉上學費袋,報名成功。

國文對當時的我來說,代表著與數學完全相反的世界,既沒有規則、也沒有公式,更不屑計算,它爬梳的是情感,反之數學,是為了導出唯一正解 ,少一個小數點,就是全盤皆錯,這是我最忍受不了的。

正式,放棄

學測前有個插曲。

我爸爸因考前在即,看我數學都不起色,為了扭轉乾坤,他拜託職場的好兄弟,一位從成大化工學士一路念到博士班,數理聰穎的叔叔指點我迷津。當晚我帶著數學習題,到他家拜訪。

我老爸就坐在對面,叔叔帶著我翻閱高二數學,三個小時過後,他喝一口茶,眉頭為皺,仍故作輕鬆的說:「其實考試需要策略,全力衝刺有希望的科目,也是種可行的策略。」這番話,徹底解放了我,當晚回家,我便暗自決定放棄數學。

與其受制於它,不如斷尾求生,真沒想到有一天我竟成了蜥蜴。

放棄,意味著剩下的半年,完全不碰數學,模擬考、段考,連數學課我都在偷背英文。轉眼來到學測當天,數學考科,鈴聲鐘響,我很起勁的看著選擇題,無與倫比的認真把選項的答案一一帶入題目,憑感覺寫出來的公式,沒想到竟讓我矇到兩題正確答案。但寫完選擇題後,精力耗盡,看著一大面填空計算題,望洋興嘆,我只好闔眼休息,貫徹放棄數學的策略,將精力貫注國英社科。

難忘考國文時,我第一次感受到心流(Flow)的境界,我一題一題的寫,不疾不徐,直到為作文畫上最後一個句點後,我才第一次抬頭看時鐘,剛剛好,完美交卷。

其實精準,不過是平時的累積。

後來的故事你應該可以猜到,國文不意外15級分(當年新聞報導是近五年最難),數學科太難考生哀號一片,拉低了全台學生的平均成績,我僅因2題選擇題的保佑,便得到4級分(0級分則取消推甄資格),順利推甄入學,提早放暑假。

數學的磨難,終於就此落幕。

自由地開展

回頭看這一段,不必要的數學時光,我無法定論它是份禮物、還是陰影,或許只有未來的教育學家可以為我們這一輩的數學教育落下註解。

不過如果,當年有人更早告訴我:『數學不好,跟你未來的人生沒有絕對關係。』我會更勇敢、更早投入興趣所在,無需周周轉轉,再兜回來寫作。

中間歷經的心酸跌宕,我希望正就學的孩子們無需承受。

『用自己最擅長的利器,去對抗世界吧!』

致想自由飛翔的每一個靈魂,我們不怕,我們可以自由地開展。

 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